盡管下滑三位至第八位,北京大學依舊是中國的第一學府。清華大學緊隨其后,保持其第14的位置。復旦大學位列中國大學第三。該校去年在全亞洲排名第23位,今年上升一位,排在22位。中國大學中提升最顯著的是上海大學,在提升19個名次后位列第72位﹔南開大學(名列第50位)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名列第77位)分別提升了12和13個名次。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在該排名中首次登頂。韓國科學技術院從第六位躍居次席,位列香港大學之前。去年位列第一的香港科技大學跌至第五。
《QS亞洲大學排名2014》前十名 |
|
||
2014 |
2013 |
大學 |
國家/地區 |
排名 |
排名 |
||
1 |
2 |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 |
新加坡 |
2 |
6 |
韓國科學技術院 |
韓國 |
3 |
2 |
香港大學(HKU) |
香港 |
4 |
4 |
首爾大學(SNU) |
韓國 |
5 |
1 |
香港科技大學(HKUST) |
香港 |
6 |
7 |
香港中文大學(CUHK) |
香港 |
7 |
10 |
南洋理工大學(NTU) |
新加坡 |
8 |
5 |
北京大學 |
中國 |
9 |
7 |
浦項工科大學(POSTECH) |
韓國 |
10 |
9 |
東京大學 |
日本 |
?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2004-2014 www.TopUniversities.com –保留所有權利 |
|||
瀏覽完整排名–前300名訪問www.TopUniversities.com |
中國的進步得益於研究領域表現的提升,20所中國大學中的17所在QS排名九項評估指標中的引用一項上取得更高的名次。
政府在研發領域的經費在過去10年中每年平均上漲23%。在今年三月李克強總理的預算中,研發經費將提升8.9%至436億美元 。
“政府在科學研究中的投入正在開始取得回報,近年來大多數的中國大學提升了其研究的規模及影響,”QS研究總監Ben Sowter談到。“然而,就引用而言,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仍然需要追趕新加坡國立大學與香港大學等學府。”
雖然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以其每個院系人員研究文獻的發表數量位列前十,就引用數量而言,沒有中國大學進入前20。在此項中,新加坡國立大學與香港大學位列前十,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位列第47和第125位。
“隨著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體中起的越發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伴隨著更多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步伐,中國大學今后在除了研究領域外的許多其他領域,比如全球雇主聲譽、吸引世界范圍內最優秀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到中國大學任教和學習等諸多方面都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QS智庫中國總監張巘博士(Dr. Christina Yan Zhang)說到。
《QS亞洲大學排名2014》中國大學前十名 |
||
2014 |
2013 |
大學名稱 |
排名 |
排名 |
|
8 |
5 |
北京大學 |
14 |
14 |
清華大學 |
22 |
23 |
復旦大學 |
25 |
26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6 |
29 |
南京大學 |
28 |
27 |
上海交通大學 |
31 |
28 |
浙江大學 |
42 |
46 |
北京師范大學 |
50 |
62 |
南開大學 |
54= |
55 |
中山大學 |
?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2004-2014 www.TopUniversities.com |
||
瀏覽73所上榜中國大學:wwwTopUniversities.com |
隨著新加坡和韓國趕超傳統的統治力量日本和香港,該排名反映了在該地區整體實力的轉移。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強勁勢頭同樣被南洋理工大學體現,其排名上升三位至第七位。與韓國科學技術院一起進入前十的韓國學府為首爾大學及浦項工科大學。
“該排名肯定了新加坡及韓國在該地區的興起,及其對香港及日本統治力量的挑戰,”QS研究總監Ben Sowter談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韓國科學技術院都從政府的投資中受益﹔而其英語的工作環境則為其提供了全球互動的新平台。”(